•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扫一扫
北京高校

工学院席鹏课题组在天然杂志发表关于实现超分辨显微成像新技术的论文

时间:2017年03月11日 信息来源:北京大学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北京大学工学院席鹏课题组与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在超分辨显微技术方面取得紧张突破。该工作通过高掺稀土上转换纳米粒子,将传统超分辨的光强降低了2-3个数量级,并揭示了由光子雪崩效应带来的受激辐射加强机制。这一机制使得研究小组仅用30mW的延续激光,即可实现28nm的超分辨,仅为激发波长的1/36。该成果以Amplified stimulated emission in 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 for super-resolution nanoscopy为题于2017年2月22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天然》(Nature)期刊上。

因为波动衍射的限定,光学显微的分辨率被束缚在200nm以上,而细胞内的亚细胞器大小约为1-50nm。超分辨技术因其能够突破衍射极限、提供亚细胞器更邃密的信息而成为2014年诺贝尔奖关注的核心技术。其中,受激辐射光淬灭(STED)这一超分辨技术能够提供快速的超分辨率成像而备受生物学家青睐。

但是,这一技术的一个弊端是,因为它必要在焦点附近形成“激光”来擦除荧光,造成所必要的光功率过大,影响细胞的活性和生物特征。同时,高功率的激光器自己的成本和维护的复杂性成为这一技术普及的壁垒。为此,探求优化的路径来降低光功率的需求,实现低功率下的超分辨,将不仅能够使其更好地揭示活细胞的邃密结构与功能,且能够让这一技术在更多实验室得到广泛应用。

在本工作中,研究者采用了一种粒径仅为40nm的稀土纳米粒子,行使其能级特征,通过中心能级淬灭实现了超低功率超分辨。传统的STED因为限定在荧光的两个能级上,因此必要的功率较强。而稀土纳米粒子具有极为雄厚的中心能级,通过适当选择中心能级,可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结果,用极低功率即可诱导淬灭。同时,研究者发现,只有在高掺纳米粒子上才会表现这一效应,而低掺纳米粒子则无法有用消光。通过对掺杂浓度和消光比的研究,科学家揭示了其中的光子雪崩效应。与共振能量传递相比,这一效应表现了更高的非线性。

结合稀土上转换纳米粒子的荧光特征和中心能级受激辐射淬灭的机理,研究者在40nm和13nm的单颗粒样品上,均实现了28nm的超高光学分辨率。这一分辨率将有助于揭示细胞在不同生命周期中的结构与功能转变、病毒入侵细胞等过程。同时,因为上转换纳米粒子采用近红外光实现激发,这一发现将有助于其在深层组织上实现三维超分辨。

工学院席鹏课题组在天然杂志发表关于实现超分辨显微成像新技术的论文
 
行使30mW的低功率在上转换纳米粒子上实现了28nm的光学分辨率

本工作的共同第一作者刘宇嘉是上海交通大学和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的联合培养博士(导师:席鹏、金大勇教授),共同第一作者杨旭三是北京大学工学院博士生(导师:席鹏)。共同通信作者分别为席鹏、陆怡青(麦考瑞大学,共同第一作者)、金大勇教授。该工作得到了国家天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科技部庞大科学仪器专项(国内部分)和澳洲ARC基金的资助。

编辑:白杨

文章热词:成人高考
上一篇: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许成研究员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论文揭示我国南岭地区重稀土成矿的关键因素
下一篇:生命科学学院赵进东课题组在酰胺酶影响丝状蓝细菌细胞间物质交流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作者:佚名 编辑:南开大学)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