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扫一扫
北京高校

分子医学研究所张秀琴课题组与合作者首次揭示RIPK1MCU对结肠癌发生的调节机理

时间:2018年04月21日 信息来源:北京大学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2018年3月12日,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张秀琴课题组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蔡建强课题组在国际着名学术期刊《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上在线发表题为“RIPK1 binds MCU to mediate induction of mitochondrial Ca2+ uptake and promote colorectal oncogenesis”的文章,揭示了结肠癌发展的新机制。

结肠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我国排名前五。CRC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疾病过程,包括遗传因素和消化道炎症等病因,但是其发生机制并不是十分清楚。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是具有丝氨酸(serine)/苏氨酸(threonine)激酶活性的蛋白,在细胞死亡和存活中都扮演偏重要角色。线粒体钙通道(mitochondrial calcium uniporter,MCU)是高度保守的线粒体通道,对于调节线粒体钙稳态起着至关紧张的作用。

在这项工作中,研究人员发如今结肠癌患者中RIPK1和MCU的蛋白水平显明上调,两者体现出特别很是好的相干性,而且免疫共沉淀和蛋白质谱效果表现其在统一个复合物中。RIPK1通过调控MCU来控制线粒体的钙平衡,过表达RIPK1导致线粒体钙摄取增长。而且研究发现RIPK1可以促进线粒体的能量代谢,同样也是依靠于MCU。RIPK1的泛素化位点K377对于其调控和结合MCU起着至关紧张的作用。该研究不仅为结肠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而且揭示了RIPK1-MCU旌旗灯号通路对于细胞增殖的调控机理。

RIPK1-MCU介导结肠癌的发生、发展

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博士生曾凡新、崔巍祎,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博士生陈晓为该论文的并列第一作者;张秀琴研究员、蔡建强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信作者。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天然科学基金、科技部新药专项、973、863等基金的资助。

编辑:山石

文章热词:成人高考
上一篇:生命科学学院蒋争凡课题组发现锰离子是细胞内的自然免疫激活剂和警报素
下一篇:深研院化生学院李志成课题组完成多个ent-Kuarene家族自然产物的全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作者:佚名 编辑:南开大学)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