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扫一扫
北京高校

工学院陈匡时课题组在活细胞基因表达可视化技术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时间:2016年06月23日 信息来源:北京大学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最近,北京大学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陈匡时课题组研制出一种能在活细胞中检测单个RNA的分子探针,该研究成果已发表于Biomaterials,题目为“Single-Molecule Detection and Tracking of RNA Transcripts in Living Cells Using Phosphorothioate-Optimized 2’-O-Methyl RNA Molecular Beacons”。

完全阐明RNA分子在活细胞内的表达、转运和定位,以及它们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至今仍然是一项挑战。MS2-GFP系统是目前在活细胞内检测单分子RNA的主要工具,对于研究细胞生理以及疾病的早期发生与发展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但该系统存在荧光弱、背景信号高以及分子量大的缺点,对进一步深入研究RNA在细胞中的功能、活性以及与其它大分子交互作用的贡献有限。另一种可标记RNA的技术——分子信标(molecular beacons, MB),是一种可形成茎环结构的寡核苷酸探针,具有能与目的RNA结合后茎结构解离并能释放荧光的特性。然而研究证实,普遍使用的MB(由DNA或是2'O-Methyl RNA即2Me组成)被导入细胞质后会迅速被细胞核吸收,并被核内的核酸酶降解,引起高达60%的假阳性信号,从而使细胞中的RNA无法被准确地检测。

工学院陈匡时课题组在活细胞基因表达可视化技术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传统分子信标。 A:分子信标与目的RNA互补的前后变化。B:无义分子信标在进入细胞后迅速在细胞核中释放假阳性信号。

通过优化MB寡合干酸的化学组成,陈匡时实验室成功研制出具有2Me以及phosphorothioate(PS)两种化学修饰的分子信标(2Me/PSLOOP MB)。该探针具有分子量小(10000Da)、稳定性高、高信号背景比、高准确性、无毒性以及不干扰基因表达等优点,在宽敞显微镜下可检测单一RNA在细胞核以及细胞质中的动态行为。新型分子信标技术的应用有望帮助研究者对目的RNA在不同细胞器的表达、转运以及定位进行更深入的阐述。

工学院陈匡时课题组在活细胞基因表达可视化技术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A:细胞中新型分子信标和原位杂交技术(smFISH)在不同时间点的RNA单分子成像比较。2B:分子信标在活细胞中的细胞核与细胞质单分子示踪mRNA

该工作的第一作者是赵丹。杨艳涛、曲娜、陈明明、马昭等学生为工作的顺利完成作出重要贡献。通讯作者为工学院特聘研究员陈匡时。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以及青年千人启动经费的资助。

编辑:江南

文章热词:成人高考
上一篇: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余淼杰教授论文入选全球经济学与商学领域前1%高引论文
下一篇:地空学院宗秋刚和邹鸿等利用自主研发卫星探测器揭示磁层亚暴能量电子注入的径向传播模式
(作者:佚名 编辑:南开大学)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