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扫一扫
北京高校

中美双边关于矿物与微生物研讨成果发表在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刊物上

时间:2016年09月09日 信息来源:北京大学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2015年3月,“中美矿物-微生物胞外电子转移及能量来源论坛” 在北京大学举办,近20位美国著名专家和40余位中国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由北大鲁安怀教授和刘娟研究员等该论坛主要组织者共同完成的题为“Extracellular electron transfermechanisms between microorganismsand minerals”的研讨成果,近日以综述性论文发表在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刊物上。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Nature旗下权威期刊,也是目前世界公认的微生物研究领域最顶尖的综述杂志,其2016年公布的影响因子达到24.727。

这篇综述性研讨会成果系统总结了矿物与微生物交互作用机制,重点阐述了微生物代谢作用所需能量来源及其胞外电子转移两大基本科学问题。传统意义上被微生物利用的能量主要是太阳光子和元素价电子,中方鲁安怀教授等发现矿物光电子成为微生物利用的第三种能量来源,开辟了微生物代谢作用所需能量来源问题研究的新领域。具有跨膜电子转移功能的微生物在生物成矿、污染物转化、碳氮循环等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电子如何穿过不导电的细胞膜套,在微生物胞内物质和胞外矿物之间进行传递一直是微生物胞外呼吸作用研究的热点。这篇综述论文详细总结了微生物代谢作用所需能量来源的主要途径,即太阳光子、元素价电子和矿物光电子。论文概括了现阶段针对不同种环境微生物建立的多种跨膜电子传递通道和传递模型,阐述了微生物与胞外矿物或不同种微生物之间电子传递的分子机制,即微生物生物膜、纳米线、脱氢酶集合体、蛋白质复合体、细胞色素c蛋白和电子传递链等(如图所示),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微生物胞外电子传导特性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为进一步开展矿物-微生物胞外电子转移及能量来源的前沿交叉学科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美双边关于矿物与微生物研讨成果发表在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刊物上
 
微生物胞外电子传导的不同分子途径

此次论坛得到中美两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专门联合资助。鲁安怀教授和刘娟研究员的有关研究工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41581320005)、重点项目(41230103)和面上项目(41472306)的资助以及国家973项目(2014CB846000、2007CB815600)的资助。

编辑:白杨

文章热词:成人高考
上一篇:林金泰与合作者在自然-地球科学发表文章揭示国际贸易对全球气溶胶气候强迫的影响
下一篇:北大深圳研究生院李子刚课题组在稳定多肽螺旋方法学领域取得进展
(作者:佚名 编辑:南开大学)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